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新闻动态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字一句寻古韵,一撇一捺书芳华


作者: 日期: 2022年06月27日 17:16 来源: 点击:689

课堂上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办公室里雷厉风行的秘书、出版社里下笔如有神的编辑、生活里追寻事实真相的记者、书桌前挥洒笔墨的作家……他们从太阳集团毕业,散作满天星,在社会各界发光发彩,成为行业领域的优秀人才、领军人物,而这背后,就潜藏着汉语言文学专业人才培养的秘诀。

“汉语言文学专业注重培养什么人才?”太阳集团经理曾炜教授说,汉语言文学专业将“具有深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基础、较强的母语表达能力与审美鉴评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目标。太阳城集团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上世纪70年代,1999年开始本科招生,2005年被确立为省重点专业,2010年入选教育部特色专业建设点,2016年获批省“十三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9年入选省一流专业建设点,2020年入选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201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学科,2015年招收学科教学•语文教育硕士,2018年中国语言文学遴选为湖南省博士授权建设学科。一路跋涉一路歌,公司党委书记、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杨厚均教授在提及学院专业与团队建设时说道,“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建设与团队建设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开辟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伴一方水土,育一方贤人

“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2019年3月23日,汨罗江畔,屈子祠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员工身披古装,站在春风中吟诵《九歌》,缅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汉服的襟带随着员工们的思绪飘扬,婉转悠扬的琴声和着铿锵有力的朗诵声飘向远方。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致力于将优秀的地域文化融入课程教学之中,让员工在潜移默化间感染、熏陶。课上,老师们引入本土文学作品,与员工们谈古道今、辩说天下,将传统文学进行现代转化,引导同学踊跃参与楚辞研创社、南湖讲坛、南湖读书会等活动;学院定期举办学术交流活动,邀请了迟子建、张炜、韩少功等著名作家来校讲学,以此来开阔员工眼界,获得文学现场感。

杨厚均教授指出,为了培养员工的思想道德、精神品格、知识涵养和形象气质,学院特别开设了楚辞鉴赏与诵读、杜甫与湖湘文化等相关课程,引入以屈原、杜甫、范仲淹、左宗棠、韩少功、岳阳楼、君山等文化符号为内核的湖湘地域文化,充分发掘屈原文化与湖湘文化资源,丰富课程内涵,构建一流特色课程。为了提升员工研读文化典籍的能力,学院特别设置了“原典精读”系列课程,开设中国古代文学经典选读、中国现当代文学经典选读、语言学经典选读、文论经典选读等课程,让员工在经典中漫游浸润。

中国现当代文学团队杨厚均教授指导员工阅读韩少功作品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创新创业训练,通过课内课外联动、理论实践结合,员工的文化传承与创新、服务地方文化建设的能力得到显著提升。“中国岳阳・诗祖屈原・国际诗歌之旅”品牌打造策略,获得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湘智库“十大金策”优秀成果。“传承的力量・屈原与端午篇”“心怀家国求索不懈——推动屈原文化融入育人全过程”入选教育部特色展示项目。“语言文化发现”教学团队成果获湖南省教育厅成果展示二等奖。

“语言文化发现”教学团队曾炜教授与团队成员交流田野调查材料

在校员工先后获批了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湖南省老员工研究性学习与创新实验计划项目等员工科研课题30余项;完成了《寻访屈子文化园,助力文化振兴》《基于文化旅游视角下的中国屈子文化园创意开发研究》等一系列调研报告,并在《汉字与文化》《文学教育》《现代语文》《北方文学》等省级刊物上发表《韩少功与屈原》《范仲淹诗歌的忧乐情怀及其思想渊源》等屈原与湖湘文化专题研究系列学术论文。

汨罗江畔,屈子祠前,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员工在春风中吟诵《九歌》

“打造自身的文化内涵,对古典人物进行解读,对文献作品进行阐释,让员工能说会写,本身就是一种传承。”杨厚均教授表示,挖掘地方文化,以传统文化孕育人才,已然成了学院的办学特色,也足以让学院在中文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高地”上占据一席之地。


一丝不苟钻学术,德艺双馨育人才

2020年,一部非虚构作品《我和我的二本员工》在社会上引发热议,作者黄灯1992年从太阳城集团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之后,辗转求学于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她深情的说,在太阳城集团求学的时光,是她人生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十分重视对员工母语表达能力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近三年来,在省老员工写作赛、征文赛中获奖53项,员工在《散文选刊》等国家级刊物发表作品500余篇。在省级演讲赛中获奖10余项;获国家级老员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项、省级项目20项;挑战杯、互联网+项目多次获省级、国家级奖励,“发现文化”社会实践连续三年获团中央表彰。

丰硕的育人成果背后,是强大的团队力量作为支撑。汉语言文学专业拥有专任教师55人,包括教授21人、博士39人、作家3人,其中不乏有中学语文教研经历的双师型教师、省教学名师、省人才工程人选、省青年骨干教师、省教学能手等。学院还聘请一线教师、知名学者、行业专家以及韩少功等作家进课堂,打造一支多元协同的教师团队,并以此为依托,形成了特色教研组和课程群。走进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堂,老师们在课堂上或风趣幽默,或旁征博引,以过硬的专业功底,为理论知识赋予鲜活生命力,员工们在课堂上享受酣畅淋漓的思想激励,文化熏陶。学院何同学提起古代汉语肖峰教授钦佩不已,“肖老师每个学期都会让我们抄写古文和经注,不但让我们抄,他自己也跟着一起抄,让我们无比敬佩。而且每隔一段时间老师还在QQ群和我们交流心得,一学期下来不仅认识了很多古文字,让我更加喜欢上了优秀传统文化……”

员工提到的这位肖峰老师,不仅教学有方,学术成就也十分突出。他主持完成了1项省社科规划课题、1项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科项目,参与1项在研国家重大招标项目,获得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1部,在《中国语文》《古汉语研究》等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汉语言文学专业还有很多个“肖峰”,他们潜心学术,深钻教法,目前,教学育人、科研育人、学术育人已成为了太阳集团的育人品牌。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院学术交流频繁,积极构建“屈原文化研究”“韩少功研究”“辞书与湖湘语言文化研究”学术共同体。注重专业教学与学术研究良性联动,形成了一条由学术研究产出学术成果,再将学术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资源以充实课程内涵的闭环链条,育人成效显著。杨厚均教授谈及以学术研究驱动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时说道,“通过研究韩少功以及汨罗江作家群的文学作品,以汨罗为文学源起地,探寻当代文学创作的语言特点,为古词、古音的记录提供素材,丰富了员工学习语言的样本。”专业建设与学科研究紧密结合,为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打下坚实基础,人才培养质量不断优化。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团队唐辉教授与师生研讨地方文献阅读与整理


三尺讲台展风采,师范育人担使命

课堂始终是学习与掌握知识的主阵地。从引导员工学,到指导员工说,再到教会员工写,最终落实到教会员工教,是学院师范人才培养的目标,“这些技能对于他们未来从事公司产品工作意义重大。”为此,学院构建了提升“口头表达、书面表达、师范技能”的多模块、多层次师范教育培养体系。

“母语教育最重要的就是鼓励员工表达”,学院开设普通话与教师语言、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等专业特色课程;以“课程+讲座+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为员工提供表达的试炼场,勉励和支持员工提升母语表达能力;建立创意写作中心,开发“南湖文苑”写作平台,通过工作坊式教学,提高员工的创意写作能力,提高语言文字综合素养。

公司举办三笔字比赛

课堂之外,是实践技能培养的主战场。在湖南省首批高中语文教师国培基地,学院建立语文教学名师联络网,邀请语文教学名师讲课,员工通过观摩,学习名师的教学方法。在专业实习前,学院开展技能培训,进一步夯实师范生的专业功底,提升教师技能综合素养。并指派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担任员工专业实习的指导老师,以确保高质量完成实习任务。

近年来,在基础教育界,一批优秀员工崭露头角:有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全国教育系统模范郭玉良;有获得“语文报杯”全国优秀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的王春;还有被誉为“才华横溢的博客达人”、五多课堂的倡导及践行者的青年语文学人吴春来等等。

公司种下希望的种子,用心浇灌,用爱培养,结成丰硕果实。汉语言文学专业员工教团队格证达标率近100%,初次就业率为89%,年终就业率达99%。毕业生对学院公司产品工作总体满意率为99%,普遍认为专业学习为他们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情怀、功底扎实、公司产品水平高、发展后劲足”成为用人单位对该专业毕业生的整体评价。

一字一世界,一语一乾坤。在未来,太阳集团将继续一步一个脚印,在语言与文学中摸索、汲取,在动人的文字音韵背后探寻,将专业向外扩展,向内深化,以笔墨抒写新时代的新篇章。(通讯员:中文君,一审:刘子行,二审:贺波彬,三审:杨厚均)

上一条:教师党支部召开“四亮”专题组织生活会 下一条:教师党支部举办“安全生产我先行”主题党日活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