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对文坛,“山民”的先锋文学
——“先锋文学六人谈”活动
2017年11月9日,著名作家、先锋文学创始人马原及众多作家学者在北院行政楼214举办了“先锋文学六人谈”活动。太阳集团经理杨厚均代表学校热烈欢迎了与会嘉宾和到场师生。
“在今天这个如此物质的时代,竟然有一群人在这里谈文学。”学群老师颇为感慨的一句话拉开了今天座谈会的序幕,座谈会上半场讲述了先锋文学和马原老师个人的文学创作情况。
首先,马原老师讲述了自己1991年离开小说领域,停笔二十年后重新进行小说创作的经历。2008年他罹患肺癌,在思考能不能活着,被迫成为哲学家的过程中,他创作了《牛鬼蛇神》,重新回到了小说中来。“这场病是一个了不起的馈赠”,他这样说。它给了他回到自己热爱的文学的契机,也让他领悟到“从零到一”、“从一到万”的哲学理念,在重新回归写小说后,他一口气写出了32万字的长篇小说《牛鬼蛇神》,在此之前,他写过的最长篇只有16万字。马原老师的这段经历揭示了“先锋文学”的先锋是真正的精神先锋,体现在作家审美理想中的自由、反抗、探索和创新的艺术表现中。其后,马原老师分享了自己“不看活人的书”这样的读书观,人的一生有限,沙里淘金是很艰难的,读活人的书,难以明确它是否具有阅读的价值,而死人的书在经历了时间和公众的评判后,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马原老师说,如今,他住在西双版纳的勐海,远离世俗,做一个悠闲的“山民”,享受着晨起看鸡犬围绕,夜间听泉水滴落石板,竹林遮挡微风,感受着“写小说这件圆满而幸福的事情”,坐在一个地方冥想,创造着自己的世界。
陈鹏就先锋文学的相关情况做了讲解,并简要分析了马原老师的的先锋文学创作。先锋文学无论是在内容还是形式上都不是拍照式写作,不是跟在人身后亦步亦趋的,像《牛鬼蛇神》所写,它是游走在人之外的,创造的是一个“灵”、“神”的世界。先锋文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它的独创性、反叛性和不可重复性。谈到其最重要的标志还是反叛性,它指的是不同于当代社会的主流形式更不同于作者过往的创作状态。马原老师作为先锋文学的创始人,他的作品无论是早期的《拉萨河女神》、《冈底斯的诱惑》还是如今的《牛鬼蛇神》、《纠缠》等,在叙事的感觉,材料的选择,故事的考究及语言的分寸上都做到了近乎完美,他“砸碎了官方的式样,将小说拉回真正叙事的高地。”而更为可贵的是,在新的创作过程中,他实现了对过往自己写作的“反叛”,思维更加放松,以自己的视角切入小说,给了作品更加广阔的思想空间。同时,陈鹏也提到希望当代的文学创作要有先锋精神,打破常规,有自己的特性。
其后,马原老师和陈鹏老师与太阳集团2015级员工冯梓杰进行了简短交流,共同向意大利当代作家卡尔维诺致敬,探讨了文学创作的风格。
座谈会的下半场主要谈论了文学的传播。王凯老师就出版《坏孩子》这部作品,谈了自己作为一个编辑的感受。这本书并不是按照传统来写一个孩子变好或变坏的过程,而是写了这种坏是一种对自我的发现,极其真实。对于这本书的阅读兴趣,不仅因为他是一名编辑,而更多的是对这部作品的喜爱。朱西老师生动地讲述了文学翻译过程中要注意的要点,文学翻译是一种语言的转移,更是一种文化的交流。译者只有熟悉不同文化的差异,才能最大程度的传达语言载体所承载的文化内涵。她也以幽默的语言与同学们交流了自己对马原老师作品的体会。
最后,杨厚均教授也发表了对学群老师《坏孩子》的看法,并对本次“先锋文学六人谈”活动做了精彩的总结。
背对文坛,在小说创作中与世俗潮流逆向而行,“山民”一个,却以反叛的先锋精神引领着先锋文学走向现代化。在这场“先锋文学六人谈”的座谈会中,我们浅浅的了解了马原,了解了先锋文学,但却收获了深刻而良多的感悟,使我们以更加自由而创新的方式去进行文学创作,走近文学。